半月談記者 秦黛新
“上面千條線,底下一根針”,基層干部承擔著國家政策推進和落實“最后一公里”的重任。在我國全面實現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基層干部承擔著什么樣的角色?
對于這個疑問,電影《青云之夢》給出了答案。
《青云之夢》講述了大別山區鳳山縣青云鎮黨委一班人在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過程中一系列跌宕起伏、耐人尋味的故事,塑造了一組講政治、愛農民、懂農村的基層干部群體形象,以質樸的手法彰顯了廣大鄉鎮干部的政治靈魂和情懷品格。
用真實鑄造根基
真實、直面的反映基層工作現狀和鄉鎮干部的心聲是這部電影的根基。在拍攝過程中,本著向生活學習的理念,導演和演員下到湖北羅田縣鄉鎮,在基層與鄉鎮干部同吃、同工作,力爭全面還原鄉鎮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主創團隊運用生活語言講述故事,為了貼近和還原現實,在茶杯、皮帶、鑰匙扣等細節上都極盡體現原貌,真實展現了基層鄉鎮干部在工作和生活當中的酸甜苦辣。很多在基層工作過的觀眾在觀影后都不禁感嘆“太真實了”“這不就是我們的樣子嗎”。
同時,電影并沒有回避鄉鎮一級當下存在的問題,包括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標準問題、企業效益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問題、如何能讓年輕干部留下的問題,甚至是村霸賄選的問題都在電影中進行了真實呈現,直面了現實中存在的沖突和矛盾。
沒有過多的抱怨、沒有夸張的演繹,電影用最平實和最接地氣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一個全面、真實的農村群像。
電影《青云之夢》劇照
以擔當繪制底色
出品方和主創團隊的社會責任和勇于擔當構成了這部電影的底色。從市場的角度看,農村題材的現實主義電影或許并不討巧,但卻是目前文藝作品中所缺失的,更是需要被看到和關注的。電影改編自小說《八品鄉官》,原作者劉心明在鄉鎮工作了八年,對鄉鎮干部工作的繁重和內心的無奈有著深刻的了解,更對這個群體有著極深的感情,他很希望通過這個作品讓大家看到基層干部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說戲里展現了基層干部的責任和奉獻,那么在戲外,《青云之夢》也體現了電影工作者的擔當和情懷。電影的創作團隊希望借助這個機會對鄉鎮干部群體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推廣,讓大家了解鄉村真實的樣貌。主演楊駿就表示:“做電影需要責任和大義。農村是社會的中流砥柱,能將過去不被社會關注的群體通過作品展現在大家眼前是很有意義的,而這部電影背后倡導的價值也是這個時代所缺失和需要的,這也是我們作為演員能為這個社會做的力所能及的貢獻?!?/p>
電影《青云之夢》劇照
用“冒險”探索未來
《青云之夢》承載了基層干部的呼聲,也彰顯了電影人的理想。電影中的鎮委書記鄭浩敢于為了人民的利益冒險,“先上車后買票”,電影外創作團隊也在做著自己的“冒險”。
近年來,現實主義正能量題材作品逐漸回到大眾視野,農村題材故事片應該如何呈現、主旋律電影如何能讓大家接受,是當下文藝屆必須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青云之夢》能有屬于自己的社會質感和時代厚重感,恰恰在于它為探索正能量作品的呈現提供了范本,雖然沒有大場面、大投資,但用平實的敘事節奏證明了農村題材電影同樣可以很好看。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把藝術創作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從當下農村之變、基層干部群眾奮斗實踐中萃取主題,抒寫生活之美、奮斗之美、時代之美。今年以來,以《長津湖》《山海情》《覺醒年代》為代表的一大批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都收獲了不錯的口碑和收視率?,F實主義題材作品,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清新質樸、健康剛健的藝術表達滋養著人民的價值觀、審美觀。希望在未來能看到更多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奉獻精神力量,獲得良好口碑,斬獲不菲票房。